一、海綿城市概念下城市排水溝系統構建要求
一般認為
排水溝是指排水的收集、輸送、水質的處理和排放等設施以一定方式組合成的總體,而城市排水溝系統是城市污水工程、雨水工程的系統組合,一般是由排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、排水泵站等設施組成,還可能包括初期雨水處理設施、雨水調蓄設施等。若是在排水體制實行污雨分流制的情況下,污水由污水管網收集再送至污水廠處理后,達標尾水排入自然水體;雨水徑流由雨水管網收集后(需考慮初期雨水的處理),就近排入自然水體。目前,隨著
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的興起,在《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——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(試行)》中對城市排水溝排水系統提出了新構建要求:城市排水溝系統應統籌LID系統、傳統排水系統及澇水排放系統。
二、海綿城市概念下城市城市排水溝系統構建內容
海綿城市狹義上是指城市低影響開發模式,也就是海綿城市建設三個建設途徑的第三條途徑;廣義上是指從整體上對城市進行雨洪的管理。在海綿城市概念下,城市排水溝系統應分別建設大排水系統和完善小排水系統、開創LID系統。建設大排水溝系統應關注改善地表徑流、保護生態空間、協調土地規劃和水體的關系。目前,國內城市發展中填湖填河的現象比較常見,當降雨量過大時城市內部的雨水無法通過自然水體進行疏導,導致近年來城市內澇災害頻發。海綿城市概念下排水溝是重要的自然排放通道,應當有效保護和利用這些珍貴的生態通道,在城市化過程中不得隨意改變地形地貌,盡可能保留自然洼地,盡可能恢復河道彎曲的形態,修復河道內部的水生態,增強河岸對洪水的抵抗能力,并及時疏通河道防止堵塞,小排水溝系統是城市雨水排放的重要組成部分,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,小排水溝系統依然十分重要,應科學提升地下管道系統的設計標準,及時針對落后的區域進行管網的提質改造,特別是在改造條件有限的老城區需加強日常管理和維護,在新城區盡可能選取較高的系統設計標準,在合適的區域增設調蓄設施,開創LID系統,低影響開發傾向于利用生態化設施來處理雨水排放問題,綜合達到減少地表徑流和凈化水質的作用,低影響開發設施一般可以分為源頭滲滯措施、中途的轉輸措施、末端的調蓄措施,這些措施通過有機組合可以適用于不同目的的場合,充分發揮系統多功能的優點。
綜上,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,源頭上需要城市管理者轉變傳統城市建設理念,落實海綿城市理念可以有效保護城市生態環境和提升城市水安全,建設海綿城市是城市未來健康發展的重要實現途徑,海綿城市理念針對城市排水溝排水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,傳統排水系統的直排模式無法適應新形勢下防治內澇的需求,同時初期雨水的水質污染問題也需要進行考慮,基于海綿城市理念下排水溝排水系統構建新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海綿城市理念通過構建城市自然生態系統來合理恢復水循環系統,科學統籌河道水系、傳統排水管網和低影響開發措施三大系統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問題、提升城市水環境質量,最終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下科學構建排水溝排水系統的目的。